close

  來源:科技導報

  撰文:李成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在海南省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發射升空,火箭飛行約2200秒后,探測器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開啟登月之旅。

  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將完成「繞、落、回」三步走的無人月球探測規劃的最後一步——採集約2kg月球岩石、土壤樣本並返回地球。

  而人類上一次在月球取樣,則要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44年前蘇聯的發射月球24號,是最後一個送回月球表面樣本的探測器。

  這場起源於美蘇爭霸的「太空競賽」中,蘇聯的月球採樣技術有何特點?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蘇聯和美國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太空競賽」,競賽的內容涉及航天領域的各個方面,包括髮射人造衛星、發射月球及行星探測器以及開展載人航天活動。

  「太空競賽」客觀上推動了航天技術向縱深方向發展。其中,探月是兩國競賽的一個重要領域。

  20世紀50年代末期

  月球探測嘗試階段

  最早嘗試月球探測的是美國空軍

  1958年8月到12日,美國共發射了四個先驅者號探測器。

  第一個探測器在發射到16千米高時,運載火箭發生爆炸,探測器也粉身碎骨。嘗試遭到徹底失敗。

  後來發射的另外3個探測器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例如10月11日發射的先驅者2號,已經達到距地球近11萬4千公里的高度。

先驅者2號月球探測器

  但由於運載火箭的能力不足,未能將探測器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因此最終這幾個探測器都落回了地面。

  蘇聯的月球探測嘗試比美國成功得多

  1959年1月2日,蘇聯發射了月球1號探測器,取得了很大成功。它到達了離月球只有5000千米的地方。

  這個直徑1米的球形探測器測量了月球和地球的磁場、宇宙線的強度、太陽輻射、以及星際分子等數據。

  9月26日,月球1號探測器進入日心軌道,成為第一顆人造行星。

月球1號探測器

  9月26日,蘇聯發射的月球2號探測器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它是第一個擊中月球的人造物體,在撞到月面之前,向地球發回了有關月球磁場和輻射帶的重要資料。

  1959年10月4日發射的月球3號探測器則第一次觀察到月球神秘的背面,並拍攝到月球背面約70%的面積。

月球3號探測器

  雖然由於探測器的性能不理想而使得到的資料質量不高,但它畢竟第一次看到了月球的背面,其意義是十分重大的。這再一次大大提高了蘇聯航天技術的聲望。

月球3號拍攝的月球背面照片

  美國開始時運氣一直不佳

  1959年至1960年間,美國相繼發射了4個先進的先驅者號探測器。

  它們裝有太陽能作動力的槳輪,配備了肼燃料小型火箭發動機,用以制動以便進入月球軌道。這些探測器採用推力更大的宇宙神/阿貝爾運載火箭。

  但這種火箭表現欠佳,不是在試驗車時發生爆炸,就是在發射過程中出現各種故障,把這幾個造價昂貴的月球探測器全給報銷了。

  20世紀60年代初期

  實現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軟著陸

  20世紀60年代初,蘇美太空競賽的一個重要項目是實現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軟著陸。

  1961年到1962年,美國發射了5顆新的徘徊者號探測器

  這種探測器是美國進行空間探測器標準性設計的初步嘗試。

  5顆徘徊者號探測器只有徘徊者4號擊中月球,沒有發回任何有用的數據。其它的都因火箭問題而失敗。有一次是速度過大而錯過了進入月球的機會。

  經過大量的改進,並進一步提高可靠性之後,1964年1月30日發射的徘徊者6號在開始階段取得了很大成功。

  它成功地擊中月球並且在落月前一直工作正常,但後來沒有發回一張圖片。

  事後分析表明,由於在發射過程中,它曾受到電弧的影響,損壞了電視攝像裝置,所以它雖然落在了月球上,卻不能對月球表面進行拍攝。

  美國發射的徘徊者系列探測器中,徘徊者7號表現出色。它於1964年7月28日發射。

  這個探測器幾乎進行了重新設計,每個零部件都進行了改進和可靠性審查。

  它不但成功地到達了月球表面,而且在擊中月球之前,發回了4300張精細清晰的月面電視照片,它在離月面1600米處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的解析度高達0.4米。

徘徊者7號及拍攝的月面照片

  爾後,美國又發射了徘徊者8號和9號探測器,也取得了高度成功,拍攝的照片為登月選擇預定點作出了出色貢獻。

  在月面上軟著陸也是蘇美競賽的重要內容

  從1963年開始,蘇聯嘗試發射了10個探測器,都沒有獲得成功。

  1966年1月31日,蘇聯發射的月球9號終於首次在月面上實現軟著陸。

月球9號探測器

  它的著陸方式很獨特:在火箭充分降低飛行速度后,月球9號開始登陸。當撞桿觸地時,儀器艙即分離開。為了保證它呈預定的姿態,以便攝像機等正常工作,它的底部很重,在滾動的過程中,這個儀器艙類似於一個不倒翁,可以使之呈直立姿態。

月球9號著陸器

  在4天的工作壽命期間,月球9號探測器發回大量關於月球的資料,包括著陸周圍的全景圖。

月球9號拍攝的月面照片

  1966年3月31日發射的月球10號成為第一個人造月球衛星。它重1600千克,運行在350×1017公里的軌道上,對月球及周圍環境進行了長時間的觀測,獲得了大量寶貴的科學資料。

  這兩個探測器為蘇聯的再一次領先立下了功勞。

  20世紀60年代後期

  開始研製自動月球採樣飛行器

  20世紀60年代美國宇航局最主要的任務的實施阿波羅登月計劃。

  蘇聯也曾經實施過登月計劃,但由於登月火箭N-1研製過程中遇到重重困難,難以趕上美國的步伐。因此,蘇聯計劃研製自動月球採樣飛行器,希望趕在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前自動取回月球樣品。

  為此,蘇聯在月球系列探測器中,研製了第三代月球探測器。由於探測器質量較大,因此採用大型運載火箭質子-K號發射。

質子-K運載火箭

  蘇聯發射衛星等航天器都有一個命名規則:航天發射成功后才有一個正式命名。

  我們看到月球探測器1號、2號、3號以及9號等,實際上都是發射后才得到這些名稱的。如果發射失敗,一般就不正式命名了,而是以代號來稱呼或編入宇宙系列航天器之中。這一策略使人們感覺蘇聯發射航天器的成功率很高。

  質子號火箭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研製的大型運載火箭,曾廣泛用於空間站、大型月球探測器及火箭探測器的發射。

  由於研製初期問題很多,因此發射的月球採樣探測器曾遭遇一系列失敗。

  20世紀70年代

  你追我趕的月球採樣計劃

  1969年6月,由於美國正大張旗鼓地準備實施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蘇聯為搶在美國之前先行取得月球土壤樣品,於1969年6月14日發射了第一顆自動月球採樣飛行器,內部編號E-8-5No.402。由於火箭上面級發動機未能點火,探測器未能離開地球。

  1969年7月13日,蘇聯再次發射月球採樣飛行器——月球15號,同樣遭到失敗。探測器雖然到達了月球附近,但在下降月球過程中發生故障,直接撞上月面,採樣任務再次失敗。

月球15號探測器

  1969年9月23日,蘇聯發射宇宙300,也是一顆月球採樣探測器。同樣由於運載火箭上面級問題,該探測器只進入了低地球軌道,未能飛向月球。

  1969年10月22日,蘇聯發射宇宙305探測器,也只是進入了低地球軌道。

  1970年2月6日,蘇聯第五次發射月球採樣探測器(內部編號E-8-5No.405),還是由於火箭發射故障,探測器連地球軌道都未能進入。

  直到1970年9月12日,蘇聯第六次嘗試發射採樣探測器,才首次取得成功,月球16號終於到達月球並取回101克月球土壤樣品。

月球16號採樣探測器

  此時,美國已經兩次登月成功,取回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樣品56千克,遠遠超過蘇聯月球16號取回的樣品。

  月球16號取得的成就仍然值得稱讚,它是人類首個在月球上自動採樣並返回地球的探測器。

  整個探測器高約4米,底部直徑約4米,發射質量約5800千克。探測器由下降級與上升級組成。

  下降級重1880千克,位於探測器下部,負責採集月球樣品、與地球進行無線電聯絡、提供電能,同時也可作為上升級的發射平台。

  下降級的最下方是制動發動機,負責減速和著陸;游標發動機負責飛行過程中修正軌道;4個對稱分佈的圓柱形推進劑貯箱為發動機提供燃料;無線電高度表用於測試水平速度、垂直速度及輻射;月球樣品採集裝置中裝有鑽臂與空心鑽管,鑽管內裝有探測器,可以感知月岩或月壤的阻力以確定鑽速,並且可以自動避開月球岩石。

  其他分系統還有導航與控制系統、溫度控制系統、無線電接收與發射系統、化學電池和4個可伸縮的緩衝著陸支架等。

  上升級位於探測器上部,負責把裝有月球樣品的返回艙送回地球。

  上升級包括提供動力的發動機噴管、3個球形推進劑貯箱、裝有導航設備和化學電池的柱形儀器艙,以及位於儀器艙上方的球形返回艙。

  球形返回艙直徑約50厘米,質量為36千克,其下部是電池和信號發射裝置,中部是裝有鑽管和月壤的樣品艙,頂部為降落傘和下降天線。

  返回艙外表面有熱防護層,防護層的外層是石棉酚醛塑料,內層是玻璃纖維蜂窩填料,正面部分最厚達35毫米,背面只有幾毫米。

  回收艙用金屬緊固帶與儀器艙頂部連接,它在再入大氣層前根據地面的指令與火箭分離。

  月球16號到達月球軌道后,整個探測器全面下降到月面上。

  由於探測器很重,利用火箭發動機反推減速下降需要消耗大量推進劑,上升級返回地球時也需要消耗很多推進劑,因此它能夠採樣並帶回地月球土壤樣品很少。

  月球16號軟著陸和採樣返回過程如下:

  ①發射進入地球軌道:

  月球16號於1970年9月12日由質子-K號火箭發射升空,首先進入遠地點241千米、近地點185千米、傾角51.5°的近地軌道。

  ②地月轉移飛行:

  月球16號進入地球軌道70分鐘后,開始向月球方向加速並達到第二宇宙速度。慣性飛行1天后,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6.4秒,完成常規航向校正。

  ③進入月球軌道:

  9月17日,月球16號啟動推進系統,進入高110千米、傾角70°的初始月球圓軌道。

  9月18日和19日,探測器進行了2次軌道機動:首先,月球16號轉移到遠月點110千米、近月點15千米的橢圓軌道;然後,將探測器軌道調整到傾角61°、遠月點106千米的月球環繞軌道。

  ④月球軟著陸:

  月球16號在9月20日接近近月點,制動發動機啟動6分鐘后關閉,下降級在高度2米時,以每秒2.4米的速度在月面實現軟著陸,著陸點位於月球南緯0°41『、東經56°18』的富海東北部區域。

  ⑤月面採樣操作:

  月球16著陸后約1小時,自動鑽孔機開始鑽入月球表面提取月壤樣品,樣品質量為101克。7分鐘后,鑽孔機在距月表35厘米處停止。接著,儀器被收回,樣品被封裝於返回艙內。

月球16號採樣示意圖

  ⑥月面起飛:

  在月面停留26小時25分后,9月21日07:43,月球16號上升級以下降級為平台從月面起飛,開始為期3天的返回地球的旅程。

  ⑦返回地球並降落:

  9月24日05:25,月球16號採樣探測器返回艙在哈薩克傑茲卡茲甘東南80千米處打開降落傘,08:25返回艙安全著陸。

月球16號返回艙示意圖

  月球16號自動採樣取得成功,引起世界廣泛關注。採集的樣品也成為收藏者競相收藏的寶貝。1993年,月球16號採集的大約0.2克的月球樣品在蘇富比拍賣行拍出44.24萬美元的高價值。

  1971年到1976年,蘇聯又發射了5顆月球號採樣探測器執行月球自動採樣任務,但只有2次取得成功。

  1972年2月14日發射的月球20號探測器於2月21日成功地在月球福海地球軟著陸成功,降落地點是月球北緯4°、東經56°30』,距離月球16號著陸點160千米。

  此次任務共採集月球樣品55克,主要是月球岩石顆粒。返回艙於2月25日成功返回地球並回收。落點位於哈薩克。

  1976年8月9日,蘇聯發射月球24號成功完成了自動採樣任務,它降落在此前未曾涉足的月球危海區域,降落點為北緯12°15』、東經62°12』。

月球24號模型

  月球24號與月球16號和20號不同,它採集的是月球表面深度為2米的樣品,共計170克。

月球24號採樣探測器

  1976年8月22日,月球24的返回艙與上升級分離,進入地球大氣層。

月球24號上升級月球起飛示意圖

  在距地面15千米處,打開降落傘,伸展天線,返回艙降落在新西伯利亞蘇爾古特城東南200千米處。

月球24號返回艙再入大氣層

  總計蘇聯共發射了11顆月球自動採樣探測器,只有3顆取得了成功,共採集月球土壤樣品326克。

月球24號返回艙

  8次失敗中有5次是因為運載火箭故障,有2次是因為探測器故障未能實現在月面軟著陸,有1次是探測器(月球23號)到達月面后傾覆,無法執行採樣任務。

月球24號取回的月壤樣品

  月球16號等3個自動採樣探測器取得的成功,是蘇聯深空探測活動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儘管取得的成就無法與美國的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相比,但該計劃證明蘇聯完全具備了無人自動月球採樣的技術能力。

  無人月球採樣可以少花錢,辦大事,而且不會危及人的安全。從這個意義上講,蘇聯的自動月球採樣計劃是成功的,為人類深入開展月球科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案。

月球24號取回的月壤樣品

  參考文獻

  [1] 計都。蘇聯無人採樣返回任務取得巨大成就。國際太空,2011(1):20-22

  [2] 顧誦芬,史超禮,李成智等。世界航天發展史。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3] 吳偉仁主編。奔向月球。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07。

  [4] 劉林宗等編著。探月的故事。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08。



以下內文出自: 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201216/37162406.html







板橋離婚證人三重離婚證人蘆洲離婚證人中和離婚證人新莊離婚證人







新店離婚證人三重離婚證人中和離婚證人蘆洲離婚證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4632418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